泉州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标志着泉州市美食产业发展站上了价值兑现的新起点。
泉州网11月25日讯(融媒体记者 邱丰 陈云青/文 泉州味道公众号供图)泉州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标志着泉州市美食产业发展站上了价值兑现的新起点。如何将这一金字招牌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深度推进产业融合成为关键命题。
日前,由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指导,泉州市商务局联合泉州味道美食矩阵共同举办了“刺桐食谈”美食沙龙第九期。近二十位餐饮主理人、高校学者与文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美食之都新起点,产业融合深耕耘”主题,深入展开思想碰撞,从艺术餐桌的感官体验到品牌价值的全球升维,再到标准体系的守正创新,与会嘉宾畅所欲言,为泉州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参加美食沙龙的餐饮主理人、高校学者、文化专家合影留念。
体验融合 从“单一味觉”到“多维感知”
“当代美食产业需打破传统思维,构建涵盖多学科的完整体验体系。”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专家顾问、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汪京强在开场致辞中提出,美食应从单一味觉享受升级为沉浸式多感官体验。
这一观点得到业界广泛响应。泉州宋小谨创始人陈少猛以“刺桐别院”为例,分享了选址府文庙旁、运用红砖白石等本土材料、融入历史元素的空间设计理念,让顾客在用餐中自然感受泉州文化。
东海悦华酒店总经理连礼芽介绍了“簪花宴”“归帆家宴”等创新实践,通过菜品摆盘、服务细节的艺术化表达实现“文化在场”,并计划与华侨大学共建“艺术餐桌研究基地”。
泉州市广告协会会长蔡万燕从设计角度建议通过光线调控、专属主题曲定制、品牌气味打造等方式强化用餐仪式感;泉州欣悦餐饮集团联合创始人叶雪榕则注重烟火气营造,让食客聆听烹饪声音,通过菜品故事、环境设计等多维度提升体验。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泉州美食经济研究基地副主任丁鑫从学术角度提出,艺术餐桌的核心是让文化从“被观看的符号”转变为“可感知的氛围”和“可参与的行为”。他认为,要通过节奏化设计菜单和服务流程,整合多感官参与,让科技应用服务于餐饮叙事,而非简单的技术堆砌。
品牌融合 从“地方名片”到“世界味道”
在品牌价值升维环节,嘉宾们围绕文化赋能、跨界合作、连锁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专家顾问杨炜峰认为,要充分发挥泉州手工艺等特色资源优势,通过跨界合作探索文化融合新路径。他呼吁行业积极开展实验性探索,将泉州美食与电影、文学等创意领域深度结合,将泉州世遗文化、非遗技艺与当代审美、国际表达深度融合,打造兼具泉州基因与世界魅力的美食品牌。
上官栗子四果汤董事长苏宝通分享了连锁化经验,强调产品品质是基础,需通过IP打造、故事讲述与多元传播创造附加价值。他认为,产品本身是基础,如果产品不好,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泉州鲤港餐饮创始人曾汉松提出“标准化护基、活态化育人、场景化传情”的传承路径,既守住古早味本真,又吸引年轻消费者,他表示:“不同赛道的泉州餐饮人都有着一致的理想——让泉州味既守得住烟火本真,又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新生代餐饮人代表、泉州牛三弄主理人陈道玮则融合跨地域经验,在保持传统本味的基础上创新牛肉产品。老泉洲会客厅堂主李国凤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推进文化传播,让会客厅成为全球客商了解泉州的窗口,彰显餐饮人的文化担当。
标准融合 在“守正创新”中筑牢产业根基
产业走向世界,标准体系是关键。为此,围绕“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从业者们探讨了如何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泉州美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泉州市风味小吃同业公会秘书长、献水阿牛馆主理人黄加兴认为,泉州小吃要“像沙县小吃一样,走出泉州,走向世界”,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他建议制定统一的食材、技艺和品牌授权标准,在保持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保留传统小吃的独特烟火气,通过改善用餐环境提升消费体验。
泉州斯丹姜母鸭主理人陈丹松分享创业心得时表示,在持续优化服务环境的同时,其团队积极拥抱融合创新,与各界开展合作推广,致力于把一锅姜母鸭做得更好,同时致力于推广泉州美食和美食文化,让姜母鸭“不仅是泉州的味道,更是世界的味道”。非遗姜母鸭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人黄慕容表示,传统小吃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需要通过非遗申报、社会授徒和年轻化创新等多渠道推动技艺传承,否则“消失的味道,终将成为无法复制的遗憾”。
泉州黄祥发牛肉主理人黄祥发提出构建“基础规范+分级指引”的柔性标准体系。他主张将老师傅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量化参数,通过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授予满足标准的餐饮门店官方认证标志,提升市场信任度,既守住传统风味底线,又鼓励个性化创新。
汪京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产业融合既是对泉州美食的深度挖掘,也是饮食文化的当代再现。从感官体验到文化空间,从品牌叙事到标准融合,泉州美食的全球化特征日益显著。他强调要坚守本味特色,让全球客人“从嘴上味道引入心里感受”,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管部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泉州市图书馆 Copyright 2016
泉州数字文化网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到滨海街中段下
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第133540 位来访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