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发布日期:[2012-07-14] 阅读人次:1637 字号:     

    “泉州数字文化网”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福建泉州市级支中心的网络平台,由泉州市文化局主管,泉州市图书馆负责网站具体的制作、更新、日常的维护管理等工作。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对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灿若群星,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积淀深厚,享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它们互相渗透,相互吸收;和睦相处,互不排斥、互相尊重,共同造就了泉州多元文化地域特色。

    泉州市是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三个综合性试点之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享有各种美誉。如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梨园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提线木偶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木偶艺术珍品”,另外惠女服饰也是闽南文化的一个亮点。现在,泉州南音等11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位。

    2007年,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的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还包括狭义中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闽南文化种类异彩纷呈,它起源于闽南先民即“闽越人”的故地习俗,后融入了举族南迁的“中原人”的传统文化,及海上经商漂泊的十洲人的丝稠之路等,形成了独特璀璨的以泉州地域为主的闽南文化,比如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南派布袋戏、高甲戏、花灯等。这些戏曲、民俗起源或传承于当地,且流传至今。可以这么说,只要有海水流过的地方,有华人、华侨踏过的足迹,几乎都有闽南文化的印记。

    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我们尝试通过“泉州数字文化网”这个平台,收集、整合、展示、传承闽南文化,并借助它向读者们推荐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在信息时代,大家一起来共享这些优秀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

主管部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泉州市图书馆 Copyright 2016
泉州数字文化网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到滨海街中段下
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第133540 位来访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