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蜿蜒如龙
现场锣鼓声、欢笑声、孩童嬉闹声交织成一片
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许钹钹 通讯员柯琳琳/文 陈小阳/图)正月初九,暮色渐沉,南安英溪河畔的灯笼次第亮起,千盏灯火如游龙般蜿蜒。锣鼓声、欢笑声、孩童嬉闹声交织成一片,人群将一盏盏花灯缓缓“拔”向远方。这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作为泉州参与申报的四个项目之一,南安英都拔拔灯这一延续700余年的民俗活动拉开帷幕,纤绳上跃动的不仅是祈福的灯火,更是一代代人割舍不断的乡愁与文化血脉。
“回来过春节、参加拔拔灯,就是一家人返乡的最大动力。”拔拔灯队伍里,62岁的英东村村民洪连锋身着传统服饰笑着说,春节假期,在甘肃生活的儿孙们返回老家团聚。正月初九,全家15人齐上阵,参与拔拔灯。“我十几岁就开始拔灯,连续参加了三四十年。今年,7个孙子孙女也都参加,他们最大的18岁,最小的12岁,非常开心。”
“我们家每年都会回来参加拔拔灯活动!”来自英都民山村的洪志文与家人定居南京已有20多年,家族大部分人也在省外,但每年拔拔灯活动他们家族都不会错过。洪志文说,这项活动不仅是本地人的一项盛典,也承载着在外游子的一份乡愁。许多外出工作的人会专门为这项活动回来或等到参与完活动才会返程。
71岁的洪裕福定居香港已有40多年,每年都会和家人一起返乡参加拔拔灯活动。他说多年来家乡把这项活动办得越来越好,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每次参加完他也会把活动拍下来分享给香港的朋友,向他们自豪地介绍家乡的民俗和文化。
据悉,英都拔拔灯起源于南宋时期古代英溪的纤夫拉纤,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英都拔拔灯从纤夫拉纤,到首创用纤绳串灯,将生产劳动和春节闹灯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亦反映了人类和大自然搏斗,向大自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今年的活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昭惠庙管委会秘书长洪文辉介绍,今年拔拔灯活动共有27个阵头1万多人参与,队伍绵延近7公里,持续时间达5小时,现场观看人数超7万。此次活动形式比往年更多样,新增各色民俗表演,并将拔拔灯与现代时尚潮流元素相结合,创新打造了一支拔拔灯街舞。同时,首次开启线上直播与互动体验,当晚线上观看者超50万人次,让海内外观众共同感受非遗魅力。
主管部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泉州市图书馆 Copyright 2016
泉州数字文化网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到滨海街中段下
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第133540 位来访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