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弘扬关帝灿烂文化凝聚中华民族情结——泉州通淮关岳庙对台交流纪实

发布日期:[2012-06-28] 阅读人次:1637 字号:     

    同根同源同拜关帝,祈福祈寿共祈太平。今日,“第二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活动在我市拉开帷幕。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闽南文化节的收官之作,“第二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的规模将远超过两年前的首届——除了来自台湾的关帝信众1300多人外,还有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香港的关帝信众数百人,这将是几百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关帝信众携手回泉谒祖会香活动。

  泉州通淮关岳庙,被称为泉州第一武庙,是海内外众多关帝庙的祖庙。数百年来,泉州通淮关岳庙与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关帝信仰的神缘关系深远。2008年以来,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四度组团赴台参访,加强同台湾关帝信俗文化的交流活动,共同弘扬关帝灿烂文化,凝聚中华民族情结。(吴毓仁 吴泽华)

2008年,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率“泉州通淮关岳庙赴台参访团”一行6人,于5月6日至5月15日赴台湾进行为期十天的交流活动。这是近年来,首个由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组织的赴台参访团。

  2009年,应台湾高雄东照山关帝庙的邀请,泉州通淮关岳庙再次组成以董事长吴金炎为团长的访问团,于10月29日至11月7日赴台访问交流。访问团此行除应邀参加高雄东照山关帝庙的“关公文化节”活动外,还拜访了屏东县车城福安宫,台南开基武庙、祀典武庙、关庙山西宫,高雄左营关帝庙、慈济宫和佛光山,嘉义福安宫(土地公宫),云林县虎尾顺天宫,苗栗玉清宫,新竹普天宫,基隆通淮宫,宜兰礁溪协天庙,台北行天宫、松山慈惠堂、新庄武圣庙、大同区乐善坛、保安宫、木栅指南宫,金门古宁头关帝庙、金城镇武庙等。

  2010年7月14日至19日,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副董事长吴庆祥应台南市开基武庙管委会主委颜教本的邀请,第三次前往台湾访问。是年7月16日,吴金炎董事长、吴庆祥副董事长前往高雄东照山关帝庙请出到台湾巡游的泉州通淮关岳庙关帝神尊,并送往台南市开基武庙安座。17日上午,吴金炎董事长、吴庆祥副董事长应邀参加“岁次庚寅年荔月关帝港开基武庙前殿庆成开阖启扉大典暨关帝圣君来台350周年纪念”活动。吴金炎董事长和台南市开基武庙管委会主委颜教本等共同为大典剪彩,吴金炎董事长还为《乾坤正气》揭匾。

  2010年的台湾行,吴金炎董事长、吴庆祥副董事长在台南大天后宫主委曾吉连等的陪同下,还先后拜访了基隆市通淮宫、新竹市古奇峰普天宫、罔山寿天宫、台南善化镇庆安宫、台南将军乡三关圣帝三区三王文衡殿等。相见时难别亦难,为欢送吴金炎董事长、吴庆祥副董事长离台回泉,台湾中华关帝圣君弘道协会总会长郭有智于7月18日晚特别举办了欢送宴会,表达了台湾同仁依依惜别的深情。

  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关帝文化交流,应南投县县长李朝卿、台湾日月潭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张振乾、台湾南投县鱼池乡乡长陈锦伦、台湾中华关帝圣君弘道协会总会长郭有智、日月潭文武庙董事长张德林等台湾友人的联合邀请,泉州通淮关岳庙组成以董事长吴金炎为团长、副董事长吴庆祥为副团长的访问团,自2011年11月11日至11月20日第四次赴台湾访问交流。

  此行,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参加了“2011年南投县日月潭区宗教文化观光节”活动,包括金秋大祭奠典礼、三国演义关曹大战桥段部队凯旋入庙等活动。

  是年11月12日上午,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一行参加了台湾中华关帝圣君弘道协会第四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在会上,访问团团长吴金炎会见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海基会会长江炳坤先生等人士。12日下午,访问团参加了日月潭功德碑林揭牌典礼,团长吴金炎受邀为碑林揭牌,并与一同为功德碑林揭牌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吴敦义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在金秋大祭典礼上,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团长、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以贵宾身份代表大陆关帝庙行上香礼及三献礼,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副团长、泉州通淮关岳庙副董事长吴庆祥和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黄尔南、董事黄嘉民等应邀参加陪祭。

  2011年台湾行,访问团一行先后拜访了高雄意诚堂、新庄天后宫、苗栗东龙宫、永春宫、文德宫、新竹龙天宫、普通、天宫、台北乐善堂、台北新庄武圣庙、基隆通淮宫以及台南大天后宫。

  在台湾期间,访问团一行还先后在云嘉地区、高雄地区、竹苗地区、北区等召开“闽台关帝文化交流座谈会”,分别与来自台湾各地区的关帝庙、宫、堂的新老朋友会面座谈。在座谈会上,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团长、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对主人的热情欢迎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对台湾各关帝庙、宫、堂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我们访问团是来台湾学习、取经的,台湾各关帝庙、宫、堂,不管大小,各有长处,对弘扬关帝文化,有许多独到之处,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吴金炎还介绍了泉州通淮关岳庙的一些活动简况,真诚邀请台湾各关帝庙同仁参加次年将由泉州通淮关岳庙承办的“第二届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

  四年四度访问台湾,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在拜访南投县日月潭文武庙时,该庙董事长张德林亲自组织庙务人员和信众夹道欢迎,并拍掌唱道:“我们原来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以后仍是一家人。”泉州通淮关岳庙访问团在致答谢辞时,又加上一句“将来永远是一家人”,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访问团拜访由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的基隆通淮宫,通淮宫主任委员林昭君在致欢迎辞时说:“你们是祖庙、母庙来的客人,我非常高兴和激动!”说时言语哽咽,泣不成声,场面十分感人。


泉州通淮关岳庙
台湾300多座关帝庙的祖庙

   

    台湾关帝信仰起源于泉州、漳州人民移居台湾所带去的神灵崇拜。明末清初,大批泉州人和漳州人移居台湾,他们在台湾建关帝庙,一般说来,新建立的庙宇都是从某处旧庙宇分灵而来的,因此台湾关帝庙同闽南的关帝庙有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与泉州通淮关岳庙有关系的台湾关帝庙有300多座。例如,建于南明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的台南市开基武庙,神像就是由郑成功的部属从泉州通淮关岳庙中恭请去奉祀的。彰化县开基武庙也建于南明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其神像亦由泉州通淮关岳庙恭请。云林县保长湖保安宫,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泉州移民带去的通淮关岳庙香火建宫,再从祖庙恭请神像去奉祀的。而在通淮关岳庙三义庙左壁处有一方碑刻,系嘉庆年间由台湾彰化生员林光夏书纂,见证了泉台两地关帝信仰交流之频繁。

  近些年来,海峡两岸民间往来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6年间,台湾宗教文化团体来泉州通淮关岳庙参观访问及台湾关帝庙、堂、宫组团来泉州通淮关岳庙谒祖晋香的有100多次,约5000多人。作为泉州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窗口,泉州通淮关岳庙在海内外,特别是在台湾的影响日益扩大。

 


历史文化
“泉州关岳信俗”入选省非遗名录

    在泉州,关帝信仰已经世俗化,“通淮关岳信俗”在泉州民间信仰中最为活跃。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弘扬关帝精神,2010年,泉州通淮关岳庙以“通淮关岳信俗”申报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专家评审组通过,并获泉州市有关部门批准。

  2011年,鲤城“泉州关岳信俗”项目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与关帝有关的传说,以及“关岳庙”名称的由来,则反映了从民间到官方对这一信俗的重视。

  “关帝庙”

  为何成了“关岳庙”

  据《通淮关岳庙志》记载,泉州通淮关岳庙在明万历年间曾重修过,而具体创建日期,目前无从考证。泉州文博界人士刘志成说,涂门街在古代叫做通淮街,当时的泉州城共有七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一座关帝庙。为了区别,人们在各个关帝庙前面加上街道的名称,于是位于涂门街的关帝庙前加“通淮”二字。

  但供奉着关公的庙宇,为何叫“关岳庙”,而不是“关帝庙”?答案就在泉州通淮关岳庙的大门两侧——这里有关羽和岳飞的坐骑和马夫。

  这两尊2米多高,安放在大门两侧的骏马雕像,其实是关羽的赤兔马和岳飞的雪青骐骥。赤兔马旁边是红面马夫,雪青骐骥旁边立一白面马夫。

  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说,原先叫关帝庙的时候,庙里供奉的是关公。191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下令,在北京鼓楼西兴建关岳庙,将关公与岳飞合祀,祈望北洋军将领能与关公和岳王爷一样勇武善战。后来,全国的关帝庙都陆续改名,于是泉州关帝庙就改成了关岳庙,同时供奉关公与岳飞,并且延续至今。泉州的关岳庙关公有神像,而岳飞没有,只有一块圣旨牌。

  目前,泉州各县(市)区关帝庙还有不少,其他的都叫关帝庙,叫关岳庙的只有这一座。

  关岳庙怎无岳飞像

  既然合祀关羽和岳飞,那么关岳庙里,为何没有岳飞神像,只有大门口的岳飞坐骑和马夫?民间百姓用丰富的想象力谱写出各种传说故事。

  传说,关羽和岳飞,都曾经被选为“护国”之神。元代初年,关羽被加官晋爵,成为当时的护国神。明代朱元璋当政,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曾经反抗外族入侵的英雄岳飞请出来做护国神,同时震慑北方民族。

  相传清朝统治者曾想依照明代旧制,敕封岳飞为护国神,哪知敕令一下,岳飞神像的脸皮竟然脱落一大层,百姓们说,这是岳飞不愿意接受敕封,他觉得无脸见中原父老。清朝统治者获悉后,只好改封关羽为护国神,关羽的头衔有26字,即“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并追封关羽的曾祖、祖父、父亲为公、为王。

  岳飞神像虽经过几次修整,都无法弥补脸部脱落的缺陷,后来,只留牌位,连神像也没有了。所以清代以后,泉州通淮关岳庙只有关帝塑像而无岳王塑像。

主管部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泉州市图书馆 Copyright 2016
泉州数字文化网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到滨海街中段下
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第133540 位来访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81号